close

中國風,在當前的華語流行樂壇中儼然成為了一門顯學,一種主流的派別。

 

古典傳統的路線多半是戲劇的映襯,如今真正能夠在市場中得到能見度(建立高度)的作品,都是結合了嶄新元素的顛覆混搭。

 

個人感覺,當前較為主流的款式有二,一是加入京劇唱腔等古旋律的拼貼風格,二是揉合Hip-PopR&B等西洋樂風的創新重述(事實上,二者的結合也非常容易見到)

 

金粉樓臺或金戈鐵馬,兒女情長或流離鄉愁,華語唱片市場上總是少不了這一幕幕的風景-那些曾經讓我們無比驚豔、但如今卻已掀不起波瀾的曲式及題材。

 

是我們被寵壞了嗎?耳朵變得愈來愈挑剔。對於向來並不偏好中國風歌曲的我,似乎可以更理所當然地將中國風排除在我的音樂清單之外。直到,我聽到了李宇春的作品。

 

這時我才恍然大悟,原來我不是只愛喝咖啡,而只是始終沒找到我鍾情的那杯茶。李宇春的中國風情歌,一種清香回甘的內斂的滋味,正是我所想要的。

 

 

* 暗夜浮香,淡極始知花更豔 

 

多數人認知中的李宇春,是現代作派的、是舞台魅力張揚的,要將她和中國風聯想在一起,其實並不容易。但是,她卻擁有不在少數的中國風作品,而且大多數都還是委婉、優雅、哀而不傷的經典樣式。 

 

占了天賦條件上的便宜,帶著金屬質感的鏗鏘女中音,很容易就讓李宇春的中國風情歌出離靡麗之濫觴;不過,李宇春對歌曲的詮釋,才是我喜歡上中國風歌曲的關鍵。

 

淡極始知花更豔,說的是她的人,也是她的歌。 

 

李宇春對歌曲的詮釋總是「情溢乎辭」,在速食的音樂消費風氣中,老實說並不特別討好。因為如果一不小心或者是緣分欠奉,或許就會錯過了歌曲中那麼多舉重若輕的情愫。 

 

情歌自是纏綿,何況是中國風的情歌,它們總是意味著一段故事,角色、場景、對話,無盡哀歡躍於眼前。中國風的女聲情歌,常見的款式是流麗旖妮,是倚欄遠眺的閨閣粉黛,唱的是閨怨。 

 

這樣的風情讓人流連,但卻不是李宇春的風格。 

 

猶未盛開,含苞待放。李宇春的中國風,正充滿著這樣的清雅氣息。特出的美麗存在以一種極低調的姿態,只為知己者盛放。我是她音樂的有緣人,在我眼中,這極致清純反倒生出至極的妖嬈,一種以退為進的誘惑。 

 

李宇春的人和歌,都銘刻著優雅的記號。加拿大女作家愛特伍說過,優雅來自於無動於衷,但是,她的這份如清泉滌過的優雅,卻是來自於內歛的個性,以及,一種與生俱來的安靜的氣質。 

 

於是,那衣香鬢影、搖曳生姿的江南女兒不是她,在我的想像裡,她要不是在書房裡筆酣墨暢,不然就是浪跡天涯快意江湖,自成一派風流,兼有俠氣與仙氣。 

 

 

*返璞歸真才能刻骨銘心 

 

有人說,唱歌應該像說話。在我以為,李宇春的慢歌就是這樣的。娓娓道來,彷彿就在耳邊對著你說話。於是,你可以聽出來,她那不動聲色的外表下百轉千折的女兒心思。 

 

個人覺得,將技巧先於感情,就像是在傾吐情意時採用刻板的演講或朗讀的口氣,不僅荒謬而且更是可笑。

 

就如同表白時候,對抑揚頓挫的講究是沒有意義的,能打動對方的,是你的心意,而非你的音色或腔調。但是,很奇怪地,許多人在聽歌時,卻執著於分析歌手的唱功;更奇怪的是,把一些不流於俗套的演繹方式,貼上了否定的標籤 

 

訓練得宜的技巧可以迷惑許多人,例如恰如其分的顫音或適時的停頓,你會以為你聽到了「感情」(但那其實不過是「演技」);同樣地,李宇春返璞歸真的、不賣弄的、不模式化的對歌曲的詮釋方法,也迷惑了一些人,成為了他們質疑李宇春的藉口,這其實是相當可惜的。 

 

可諷刺的,這為李宇春帶來爭議的,卻恰恰是我著迷於她的音樂的原因。 

 

我欣賞她對歌曲的悟性,喜愛她對演繹歌曲方式的選擇,也欽佩她不媚俗討好的勇氣。不爭辯的自信,遺世獨立地自顧清雅,恰如同她的古典情歌風格,輕巧卻堅定,善感卻隱忍。 

 

李宇春的中國風情歌,適合獨處的靜謐時刻,適合思念某個人的時候。 

 

 

**推薦曲目:

 

 

《蜀繡》,君可見夏雨秋風有人為你等,濃情蜜意此話當真...

  

《秀才胡同》,風中翻飛的梨花如淚,我已迷途,再回不去...

 

《梨花香》,回首眺望,廝人已遠。惆悵又奈何。

 

《湘江的筆畫》,佳人在水一方,楚楚動人的漂亮。

 

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ch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